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传承动态

非遗与文化遗产日,风筝“道”之理——潍坊风筝陈玉林

时间:2020-06-12 12:40:26  来源:民俗非遗与剪纸交流网  作者:不详
潍坊风筝陈玉林“七十多岁了还弄风筝”,我只在尽力发挥自己的一点余热。从事风筝文化传播二十多年,感悟颇多、收获颇多。把自己感悟的好东西说出来、写出来,留给年轻人和下一代,供他们在今后奋斗生存的道路上参考,我想这应该对他们是有益的。
 
风筝源自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那个时代诞生了中国的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的理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至深致远,一直到现在,或许会一直影响到人类的将来。风筝物质存在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与功能存在的表现形式及内容,都蕴藏着中国诸多传统文化的古朴哲理和人文精神。鉴于二十多年对风筝文化的探讨,深感风筝蕴藏的“道” 之理太多了,应该告诉大家。我们不要单纯的认为“风筝好玩”,应该知道风筝物质存在和功能存在的内涵与哲理,这对自己今后的成长是有益的。这是在二十多年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的,这也得益于自己的老师孔祥泽先生。
 

 
在二十多年的风筝文化传播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喜欢风筝、玩风筝的人只是局限在喜欢、爱好、出彩、展示自己的价值或者是为经济利益而谋生。大家对于风筝蕴藏的“道之理”,意识到的、认识到的、挖掘研究和弘扬广大的还不是很多。正如孔子在系辞传中所言“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老子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就风筝而言,历代只注重了“形而下者”之“器物”的功能研究应用。“‘器物’是由道而来”,风筝这一“器物”功能表现形式所蕴藏的“大道哲理”一直没有被深入的挖掘弘扬。
孔祥泽先生在世的时候一直对我说“这是中国风筝发展中的遗憾”。“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译成白话就是:一阴一阳的矛盾对立和变化统一,就是事物发展的“道”即规律性。继承这个“道”的是美善的,成就这个“道”的是事物内在的固有本质,即道法自然。有仁爱之心的人,从这个“道”中发现的只是“仁爱”,有智慧的人从这个“道”中发现的只有“智慧”,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运用此“道”,但是却茫然不知,所以通达兼容的君子之"道"就更少为人所知了。然而“风筝‘道’之理”也是如此。风筝的构思设计、扎糊绘放、一招一式,无不是“阴阳之道”自然规律在往复循环的应用。不仅如此,宇宙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的心胸会是开朗的,境界格局会是提升的,你会像风筝一样快乐的迎风翱翔。
 
作者潍坊风筝陈玉林简介:
现服务于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风筝艺术专业委员会、山东省风筝协会、广东省风筝协会、潍坊民间文艺家协会、潍坊风筝运动协会、山东万华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社会团体的风筝顾问指导工作。
是中国目前唯一一部省级风筝标准的起草人、大型“潍坊风筝艺术黄河长江万里行”和“‘一带一路’风筝万里行”活动的创始人,策划组织风筝文化传播活动200多次,遍及全国各地和十几个国家;拥有20多项知识产权、版权和创新中国风筝界纪录的荣誉称号。
致力于研究中国风筝文化艺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曹氏风筝”奠基人孔祥泽先生的弟子。编写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风筝制作技艺系列传承教材》第一册《做风筝》绘本已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20年6月11日07:07:00

文摘摘录自:民俗非遗与剪纸交流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