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原创】一位75岁老人与潍坊风筝的不解情缘——记潍坊市第七批岗位学雷锋标兵陈玉林

时间:2023-03-31 22:04:32  来源:潍坊市广播电视台  作者:王圆明

潍坊广电新媒体讯 有的人把爱好当成一种事业,并毕生追求乐此不疲——陈玉林,便是这样的一个人。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陈老”。

初见陈玉林,是个春日的下午。在潍城区月河路社区办公区的一台电脑前,一位头发花白、身形瘦削的老者正一边接听电话,一边手指电脑和工作人员讨论着什么。

因是初见,不便贸然,向工作人员打听,方知,老者便是陈玉林。

来之前通过电话,显然陈老师是知道来者为谁,并点头示意。我顺势坐在墙边的沙发上,工作人员端来一杯水。约半小时后,陈老再次点头示意,可以看出,对等待中的我颇有些歉意,一再的说:“一会就好,一会就好!”

很庆幸,陈老让我等的这段时间,对于他正在做的事有了更多了解。“唱响党的二十大精神•社区风筝文化展览”是月河路社区正在策划,并要赶在风筝节前开展的公益展览,陈老则是本次展览的艺术顾问。

图片

潍坊是国际风筝都,风筝是潍坊的城市名片。风筝文化展览,从最简单的潍坊“挣子”风筝开始,用百姓熟知的风筝结构造型,选取便于百姓记忆的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十五个方面的要点金句,创新形式载体,用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方式,发动党员群众,自己动手制作,将“二十大精神”与潍坊风筝文化融合,以风筝为“媒”、寓教于乐,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普及千家万户,更加深入人心。

对于正在谋划的展览,这位75岁的老人常常忙到深夜,凡事都要亲力亲为。“这老头,真拿他没法……”这是社区陈书记见我说的第一句话。对此,陈老笑而无言。对于他,二十多年来与风筝的不解情缘,何以几句话聊得?正如他的话“已经分不开了”。

图片

“逼”上梁山,竟成“痴”

现年75岁的陈玉林,生在潍坊、长在潍坊。做风筝、放风筝是他童年最美好的记忆。那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孩子们没什么玩具,做风筝、放风筝就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事。“不过那会还小,也只是贪‘玩’,真正对风筝了解不多……”谈起风筝,陈老娓娓道来,他与风筝的不解之缘,还得从工作后说起。

陈玉林学的是机械制造专业,工作之初从事的也是技术方面的工作,后调任西关街办,负责经贸方面的工作。在西关街办工作期间,通过帮助残疾人企业做风筝创收得到启发,在潍城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着手策划“风筝艺术商城”三产项目。“商城的目的就是把潍坊风筝生产商和销售商集中到一起,再融合进潍坊的民间工艺,以风筝为‘媒’宣传潍坊推动三产发展。”陈玉林说。从“门外汉”到走近风筝,更多的了解风筝,陈玉林与潍坊风筝的缘分也由此开始。

1999年,“潍坊风筝艺术研究交流协会”成立。“协会都成立了,总得要干些事……”作为协会主要成员的陈玉林,开始对潍坊风筝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当时真是‘逼’上梁山,不懂就没法开展工作。真没成想,这一做竟成‘痴’,缘分由此结下。”说到此,陈老竟孩子般的笑起来。做风筝展览、组织风筝放飞、开展文化交流,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风筝对于他,已不仅仅是喜欢,他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风筝文化传播者、传承者。

图片

2000年,陈玉林和协会其它成员组织策划了“潍坊风筝艺术黄河长江万里行”活动。从黄河入海口东营市出发,沿黄河、长江流经省会及中心城市举办风筝艺术展览和风筝放飞表演等交流活动,真正把“潍坊风筝文化”的种子洒遍全国。

图片

此外,协会还先后策划组织了“东莞国际风筝旅游节”、上海“首届中国风筝艺术展”、宁波“首次中国传统风筝室内放飞表演”、哈尔滨太阳岛“首届东亚风筝旅游节”,以及青海“潍坊龙头蜈蚣风筝飞跃黄河”等系列风筝文化交流活动。而2018年以来的“‘一带一路’风筝万里行”活动,陈玉林和协会成员们则带着潍坊风筝,先后到达英国、丹麦、意大利、德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让潍坊风筝走出国门,在异国的蓝天大放异彩。

这一晃就是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来,陈玉林和风筝的缘分也越来越深。

图片

“好”字当头,初心一片终无悔

陈老热衷于公益,关心下一代成长。公益对于他,是爱好,也是喜好。这个“好”是“痴”心不改的执着。他乐善好施、热心助人,借用陈老的话:“做事和做人一样,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图片

2016年,陈玉林入住奎文区北苑金都社区虞河生活城,利用自己专业特长,发挥老模范、老党员、老干部的先锋作用,连续6年坚持不辍组织社区孩子们春天做风筝、放风筝,元旦春节扎灯笼、猜灯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和教育着社区的孩子们。

图片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中小学生只能居家上网课。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中国少年儿童艺术基金会“爷爷奶奶一堂课”平台,联系潍坊市政府有关部门,希望能通过网络给全国小朋友上风筝课。2020年3月18日,受潍坊市风办委托,陈玉林给全国的小朋友,做了二期潍坊风筝的远程网络教学。也正是受此启发,金都社区会同虞河生活城物业公司,探讨性的创办了“社区风筝文化课堂”,并在同年9月举办的第37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式主会场举行了课堂“开讲仪式”,《潍坊风筝文化网上公益课堂》正式创办。“课堂”成为“潍坊风筝文化”这一潍坊城市名片的第一个网上公益宣传平台,陈老定期开讲。

在疫情防控期间,陈玉林又为疫情防控捐钱、捐物,第一个站出来协助小区物业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先后77次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他总是第一个到现场,最后一个离开。他不论穿什么衣服,总是把党徽别在胸前。他说:“戴着党徽的目的就是要时刻的提醒自己、约束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他就是这样一个默默耕耘不问收获的老者。

他常说“雷锋王杰焦裕禄,大庆油田王进喜,我是那个年代培养出来的,想想他们,我这点个人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当然,他也有不被理解的心酸和对文化传承的焦虑。一路走来,他始终初心不渝,坚定前行,无怨无悔。

图片

“不” 字在心,甘做一只风筝

陈玉林是土生土长的潍坊人。二十多年来,他不辞辛苦的宣传潍坊风筝、弘扬家乡文化。他创新形式、推陈出新,在《潍坊风筝文化网上公益课堂》中,增加了《潍坊风筝文化口述史》等新内容,并对相关历史文献资料深入研究,系统掌握潍坊风筝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潍坊风筝的历史文化知识。

图片

陈玉林还是金都社区的网格员、金都社区常青藤党支部的成员,还是金都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室的负责人。他除了做工作室,还开抖音直播。党的二十大召开后,陈玉林在抖音平台播出了“宣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短视频专题片16个。播出后,受到全国多个县市区街道范围内社区管理领导同志的称赞。打开陈老的抖音,至今已播出894个短视频。每周六他都会在抖音开设直播课。

无论是做工作室、公益课堂,还是抖音,陈老有“三”不做。“做抖音,不带货;讲风筝,不卖风筝;做传承,不做买卖。”陈玉林说,这是他做人做事的准则。

夕阳西下,与陈老的采访还在继续。随着采访的深入,对这样一位老者,我开始由衷的敬佩。没有豪言壮语,却句句掷地有声。他说,他愿做一只空中飞舞的风筝,知难而进、迎风而上。他希望,潍坊的风筝越飞越高,潍坊人民的日子也像风筝一样迎风翱翔、越来越好。
 
潍坊市广播电视台
编辑:王圆明

审核:马言辉、贾春毅

消息来源:潍坊广播电视台公众号